七、访师求道 彻悟真髓 唐贞观年中,大师二十余岁,初闻道绰禅师在晋阳开阐净土宗风,乃不远千里,从而问津。对于大师的来访,道绰禅师心中很欢喜,知道眼前这位青年行者将是自己的后继者,因而为其彻说弥陀ben愿与《观经》真义。 《观经》的真髓精神必须以《大经》解释始能显明,亦即十三观的观佛三昧是所舍的,唯有信佛ben愿念佛名号的念佛三昧才是一切三昧中王。大师在道绰禅师的指导之下,一切疑问当下冰解而体悟《观经》的奥义。 如是亲蒙面授《观经》幽意,彻悟净土真髓,深归弥陀ben愿,成为道绰禅师门下面授之杰出弟子。 道绰禅师继承昙鸾大师的宗风,唯信弥陀ben愿之救度,唯念弥陀ben愿之名号;一生中敷演《观经》两百遍,其化风之盛,名高一世,帝王敬仰,庶民齐归。 八、二河白道 告白信心 依据《新修往生传》记载,大师访道绰禅师时,正逢玄冬之首,寒风凛凛,旅途重重,风飘落叶,填满深坑;乃入中安坐,一心念佛,不觉已度数日,忽闻空中有声音说:「可得前行,所在游履,无复挂碍。」于是忘疲出坑,至道绰禅师之玄中寺。 之后大师注解《观经》,以「二河白道喻」描绘自己入信的过程,曾记述无人空旷之荒野踽踽独行,令人感受到那时绝处逢生的体验。 九、径路修行 唯在念佛 有关大师参谒道绰禅师的经过,《续高僧传》简略地说:「近有山僧善导者,周游寰寓,求访道津,行至西河,遇道绰禅师,唯行念佛,弥陀净业。」 大师所住之悟真寺与道宣律师所住之丰德寺同在终南山,故言「山僧」。唯行念佛,必生极乐,因为仰仗的是弥陀大愿业力之故。故大师有名的〈劝化偈〉云:
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「但念阿弥陀佛」即是「唯行念佛」,即是「径路」,「修余行业,迂僻难成。」在此可知大师之念佛宗风,乃受教于道绰禅师,而道绰禅师则传承自昙鸾大师。 十、至诚念佛 行持勤笃 大师之遇道绰禅师,如鱼得水,亲蒙泻瓶之教;至贞观十九年道绰禅师八十四岁 (六四五) 往生之后,又回到悟真寺,时大师三十三岁。 被仰为亲证三昧之圣者善导祖师,日常行持甚为勤笃,其具体情形,《净土往生传》这样地记载:
入堂则合掌胡跪,一心念佛,非力竭不休;乃至寒冷,亦必流汗,以此相状,表于至诚。 由此可知大师律己以严,待人以宽,而又慈悲心切,所到之处,皆蒙其恩。故《隆阐大法师碑序》赞仰大师之德风而言:「慈树森疏,悲花照灼。」 十一、一声佛号 一道光明 大师念佛之精至,达到口念阿弥陀佛一声,即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,百声千声,光出亦然,所以后世或称终南大师 (因住终南山故) ,或称光明和尚 (因口出光明故 ) 。 十二、较量念佛 佛像放光 又,大师在西京寺内,曾与金刚法师较量念佛的胜劣,大师发愿说:
准诸经中,世尊说念佛一法,得生净土,一日七日一念十念阿弥陀佛,定生净土,此是真实不诳众生者,即遣此堂中二像总放光明。若此念佛法虚,不生净土,诳惑众生,即遣善导,于此高座上,即堕大地狱,长时受苦,永不出期。遂将如意杖,指一堂中像,像皆放光。 (唐道镜、善道《念佛镜》)
(发布者:无量光 欢迎投稿,责编:无量光,网站:净土宗门户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