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台宗的人学《法华经》时,大多以「智者大师」体系的《法华玄义》、《法华五记》、《摩诃止观》等注解为准。对于「三论宗」的吉藏大师,或「唯识宗」的窥基大师对《法华经》的注解,天台宗的人是不认可的。 《阿弥陀经》是我们净土宗的经典。但自古以来,除了善导祖师的五部九卷中,有一部叫《法事赞》,是用赞偈的形式来解释《阿弥陀经》。又在《观经四帖疏》里面,也有许多解释《阿弥陀经》的重要文句,这些都可以参考。但到目前为止,完全站在「净土宗」立场来解释《阿弥陀经》的著作还没有。 目前虽有三本解释《阿弥陀经》的著作: (1). 《弥陀要解》是以「天台宗」的教理来解释的。 (2). 《弥陀疏钞》是以「华严宗」的教理来解释的。 (3). 《圆宗钞》也是以「天台宗」的教理来解释的。但这些都不是纯正以「净土宗」观点来解释。…特别经由「道绰」大师在《安乐集》,将「净土」法门以外的各宗各派、各种修行法门,都归判为「圣道」门。才将佛法的「难行道」,与「易行道」明确地区隔开来。 依照善导祖师的解释:圣道门就是以「心性」为宗。明心见性,悟得佛性。圆满「戒定慧」,息灭「贪瞋痴」。这是站在众生「性德」的立场上。…「性德」是指众生本有的佛性,即众生原本具足的如来德相,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。只等你的妄想、执着若除灭了,你的佛性就显现了。禅宗六祖「慧能」大师所讲的「何期自性,本来具足」、「何期自性,本来清净」、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就是指凡夫的「性德」。 我们的性地本来具足像「佛陀」一样的无量光明、无量智慧,万德都具足了。但这是一种「性地」所具足的功德。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凡夫,一般「圣道门」的修行,就是要让我们悟到我们本身的「佛性」,然后把烦恼融入「佛性」当中。这样就慢慢地消融烦恼,明心见性,圆满「戒定慧」;然后成佛。 但是,纯粹的「净土宗」不是这样。因为证得「佛性」是佛教的共同原理,大家都认可的。但是以我们这样的凡夫来讲,我们并不能把我们的「佛性」完全地、纯粹地、百分之百地开发出来。要像大菩萨一样地成佛,这是很困难的。所以, 「净土」法门是托「阿弥陀佛」的修德,来显发我们的「性德」。…阿弥陀佛的「修德」就是这句六字名号。 净土法门是站在「阿弥陀佛」的「修德」立场上来讲的。它撇开众生的「性德」不谈,因为谈也没有用。说你「本来是佛」,但是你现在是凡夫。说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但是你现在生了烦恼。说「生死涅槃,本来不二」,但是你现在还是怕死。所以对我们凡夫讲「性德」,我们得不到利益。 净土法门不从这方面入手,它是从弥陀的「修德」入手。它跟一般的「通途」法门不同,净土宗是「特别」法门。特别之处,就从弥陀的「修德」入手,就是从「第十八愿」开始。所以净土法门的根本立场,是站在阿弥陀佛「四十八大愿」的立场上来展开的。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如果以「天台宗」的立场解释,就会很复杂、很玄妙。 「天台宗」怎么解释呢?「天台宗」说因为我们众生的「性德」,跟十方诸佛的「性德」平等。十万亿佛土之外的「极乐世界」,也在我们现前的「一念」心中。所谓「心性广大,遍虚空界」。以我们遍虚空界的佛心,来念西方十万亿佛土之外的佛名。感应道交,深信不疑,所以能够往生。这种解释很玄妙,我想很多老太婆都听不懂。因为它是站在「天台宗」的立场,必然是这样的解释。 但是,善导祖师就不这么解释。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是因为「阿弥陀佛」发了愿,说:「十方众生,称念我的名号,如果不能往生,我就不成佛」。我们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,完完全全、彻彻底底是因为有这一尊佛发了大愿。祂的愿力是什么?「你只要念我的名号,如果你不能往生,那我就不成佛!…但要念到什么程度?只须做到『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』就可以了」! 第十八愿是「念佛往生」愿,愿文说: 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;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,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。 九句话,每句话四个字,四九三十六个字。这段愿文,我们仔细来研究它,那太简单了,「信、愿、行」非常简单,非常容易记住。 【设我得佛】:阿弥陀佛没成佛之前叫法藏比丘。祂的「设我得佛」是主动地对我们「发愿」。我们没有拜托祂帮我们「发愿」。是祂以菩萨的身份,主动发愿说:「我要成佛,我要主动地救度十方的众生」。 祂怎么救度十方的众生呢?底下就有很清楚的说明,要求我们做的,只有三句话、三件事:「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」。 【至心信乐】:「你真的要相信我。相信什么?相信我发愿要救你。救你到哪里?到极乐世界来」。 【欲生我国】:「你要往生我的净土,你要到我的极乐世界来。娑婆世界是痛苦的轮回,靠你自己在娑婆世界修行成佛很困难。所以我呼唤你,你要到我的净土来。」这「欲生我国」是目标。那么方法呢?佛讲的往生方法是「乃至十念」。 【乃至十念】:善导祖师解释为「下至十声」,对「十念」解释为「十声」念佛。只要你口称名号,发出声音来,就达到标准了。没有要求你达到什么「禅定」境界,没这样的。你只要口称「阿弥陀佛」,发出声音来,就达到标准了。 总的言说:「下至十声」,就包括上尽一形。「下至十声」是指有的人到临终的时候才遇到这个法门,念了十声,甚至念五声、三声、一声,都能够往生。…那我们遇到这个法门,现在就上尽一形。现在就动口发声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大声念、小声念、心中默念,都是一样。 (说明一):这个「乃至十念」,善导祖师又解释为「一向专称」、「上尽一形,下至十声」,这就是弥陀化身:「善导祖师」的解释。多到一辈子的念佛,少到临终十声的念佛。因为「乃至」是一个弹性词,它是一个不定词,「乃至」,没有限定你。 (说明二):而「十念」是什么呢?是举那个一辈子都没有修行过「佛法」,一直到临终才遇到念佛法门。那怕只念了十声、五声、三声、一声的人,这样的人「阿弥陀佛」也能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可见十方众生没有一个是不能够往生的。 善导祖师所解释的「十方众生」是这么地广大,「乃至十念」是这么地容易,所以叫「易行道」。易在哪里?易在阿弥陀佛发了誓愿。如果要求我们要念得达到某种功夫。比如「功夫成片」,那就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达到,谁能够达到呢?所以祂是说「乃至十念」。 对「乃至十念」的解释,善导祖师是根据《观经》下下品。下下品是造作五逆重罪的罪人,他到了临终的时候才遇到念佛法门,念了十声佛号。所以「十念」是临终十念,「十声」是临终念十声。临终念十声的人就能够往生,来显示任何人只要念佛都可以往生。就好像医生治病一样,一个病得最重的人,医生都能够把他治好,显示一切轻病的人都可以得治。 那么,《观经》举这个临终的人念佛往生,来解释平时念佛的人各个都可以往生。这是净土门的宗旨,净土门的要义。… 但是很多人的解释都不是这样,都离开了「善导」大师的解释,也离开了「阿弥陀佛」发愿的本意。 就好像我们坐船一样,我们坐船过海,在船要发动时,我们急忙跳上船:能不能过海?肯定可以过海,对不对?十点钟要开船了,九点五十九分跳上去,那肯定可以过海。那九点半就坐在船上的,是不是就更稳当?是不是就更有把握?所以提早念佛有其利益!…而临终的人马上就要死了,一口气上不来,随时就要走了。这个时候,他一声念佛,就乘上弥陀的宝莲花,乘上弥陀的愿船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但这跟提早念佛者一比,这种临终得度的风险我们还是尽量避免! 那我现在听到这个法门,我现在就在专心念佛,一心靠倒阿弥陀佛。我就赖着祂不下来,那我怎么能不往生呢?我不是更能往生吗?阿弥陀佛发愿说:「十方众生,你要相信我,我会救度你。我有这个能力,我有这个誓愿。我有这样的慈悲,我有这样的光明。我有这样的神力,所以你要『至心信乐』,你千万不要怀疑」。 「至心信乐」的含义是很深的,不是说相信那些出家人,一天精进修行十万声的,一辈子达到什么功夫境界的,他们才能够往生。如果是那样的话,就不是「至心信乐」,那是疑惑心。疑惑什么呢?疑惑「若是不达到这样,就不能往生。可是我达不到,那我就不能往生」。... 那不叫「至心信乐」。 「至心信乐」是相信「像我这样(能力)的人,就我本人而言,念佛定得往生」。这是十方众生每一个人都信得来的,这是「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」。「十方众生」就是依你本来的身份,你的根机,你的修行能力,你的状况。你遇到这个法门,你信而念佛,你就能往生。这才是「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」。 如果说一定要达到功夫成片,达到清净心,达到禅定一心不乱,那就不是十方众生了。那是十方众生中:专指『禅定众生』的「至心信乐」。那我们没达到禅定的人,哪来的「至心信乐」?看到这句话,我们就吓到了。…所以,「至心信乐」是信。信的目的是什么呢?是「欲生我国」,所以我们发愿要往生。 而一般人会担心说:「哎,阿弥陀佛呀,我很虔诚地每天念你的名号,求生你的国土。但是你到底要不要我呢?你到底救不救我呢?我到底有没有达到那个标准呢?我能不能往生呢?」... 一般人都有这样的怀疑,是不是?这就因为他不知道是佛主动在呼唤我们说:「你要往生我的净土来」! 是「阿弥陀佛」主动发愿、呼唤我们到祂的净土在先?还是我们求生净土在先?哪一个较早?... 是佛主动要救我们?还是我们主动要去往生呢?... 答案是:佛主动要救我们的!那么我们现在要去往生,是不是我们「被动」地答应了佛?是不是?... 但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一点。结果说「是我主动去求佛」!他说:「我要求往生。阿弥陀佛,我要求往生,你要不要我?」... 好像佛是「被动」的,我们是「主动」的。 这个是不是错了?这个是不是颠倒众生呢?... 是佛主动要救我们,结果我们认为是我们主动。好像是阿弥陀佛是坐在那个地方,而我们三叩首、九拜头。每天呼唤,感动了阿弥陀佛。「好吧,那就救你吧」。... 完全不是这样的。 是「阿弥陀佛」大慈大悲地、无条件地、主动地说:「十方众生,我要救你,你要来往生!...你要来往生!!...你要来往生!!!」 好了,一旦我们答应了「阿弥陀佛」,我们愿意去往生。阿弥陀佛欢喜不欢喜呢?祂是不是要怀抱着我们,迎接我们回去,对不对?我们只要点头、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那佛就欢喜得不得了。 若我们要到「西方极乐世界」这么高妙的净土,一定要有功德。但是,我们没有。所以阿弥陀佛说:「没有,没关系。你只要愿生我国,我给你。」用什么给呢?... 用「乃至十念」。这个「乃至十念」的名号,不是我们修出来的,是「阿弥陀佛」修好给我们的。「你要往生到我这里,你没有功德,没关系,我的功德给你」。所以《无量寿经》说: 令诸众生,功德成就。为众开法藏,广施功德宝。 是「阿弥陀佛」把祂的功德宝:「六字名号」布施给我们。万德洪名惠赐给我们。惠予真实之利。「你虽然没有功德,但你想到我的极乐世界... 。好!我的功德全给你。... 全部给你,而你怎么接受它?... 『乃至十念』就可以得到,你只要『乃至十念』就好了」。 所以「善导」大师解释为:以我们每一个人的根机,每天专念阿弥陀佛名号,多多少少不论。「乃至」就是没有多少数量的差别。乃至多、乃至少。乃至清净心、乃至散乱心。乃至出家人、乃至在家人。乃至开智慧、乃至没开智慧。乃至吃素、乃至没吃素…。这样子才能够说「十方众生」啊,全部包括在内。你这样的根器,就能够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往生净土。 「如果众生做到了这三件:『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』,好!你做到了,剩下的通通由我承包!所以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」。 【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】:所以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不是我们的任务,这个是阿弥陀佛的任务。祂自己说的:「你念我的名号若不往生,我不成佛」。所以,我们只管念佛,念佛是我们的事;使我们往生是阿弥陀佛的事。祂发愿讲得很清楚:「 十方众生,闻我名号。如果你不往生,我不成佛。我为你负责任」!就好像我们坐船一样。坐船过海,我们是乘客。我们的责任就是坐船,这是乘客的事情。怎么过海,怎么乘风破浪,这是船长的事情,对不对? 那我们念佛,念佛就是我们的事。我们只管口称,「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…」。至于说怎么去破除「烦恼」的风浪,怎么去消除黑暗的「业障」,怎么去渡过「生死」的苦海,怎么到达「涅槃」的彼岸,什么时候、有多少人来迎接…。那是阿弥陀佛的事啊,我们根本不要操心,佛的事情不要我们瞎操心。 有很多人念佛时,在担心「我怎么往生?」,那都是瞎操心。就好像坐在船上,还担心「我怎么过海?」,那是船长的事情。我们只要通身放下、彻底靠倒,全部仰靠阿弥陀佛。我们只管念佛,「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…」。所以,念佛是我们的事,往生是阿弥陀佛的保证。是阿弥陀佛已经保证的,「『十方众生』,你只要『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』,剩下的事情我全部承包!如果你不往生,我不成佛!」 这样的众生,如果乘坐的飞机发生爆炸,我们在飞机上就往生了。因为这是阿弥陀佛讲的,不是我们自己在讲大话。为什么呢?即使是飞机爆炸、碎尸十八段的众生,他也是阿弥陀佛「十方众生」的范围之一啊!阿弥陀佛以穷尽「五劫」的思惟,早已思考到十方众生也有这种状况(爆炸身亡),这也是「十方众生」之一。那么你平时「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」。「像你这样的众生如果还不能往生净土,我是不会成佛的」。所以,我们担心什么呢?我们肯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 任何念佛的众生,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才叫做「万修万人去」,这才叫做「易行道」,这才叫做「他力门」,这才叫做「弥陀ben愿」,这才叫做「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」。... 如果我们不往生,阿弥陀佛是不能成佛的。那祂现在已经成佛了,那我们「念佛」能不能往生呢?如果不能往生,那阿弥陀佛就是骗我们了。 所以,「弥陀」化身的「善导」大师,他在解释「四十八」大愿当中:解释这一条「念佛往生」愿时,特用四十八个字来解释。可以讲这四十八个字非常重要,斩钉截铁,毫不含糊,清楚明朗。让我们得大安心、大满足,让我们心中充满佛法的无量光明。 他首先用二十四个字来解释愿文: 若我成佛,十方众生,称我名号,下至十声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 《往生礼赞》就是用这二十四个字来解释「阿弥陀佛」的念佛往生愿。「十方众生,你只要称念我的名号。称念我『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…』。不要杂行、杂修,就专念弥陀名号。…要怎么样念呢? 【下至十声】:你有时间,你有寿命。你就念十年、十个月、十天。你没有时间、没有寿命,那就念十个小时、十分钟。甚至到了临终只念十声,甚至只念一声,这都叫做『下至十声』。像这样的众生,如果不能够往生我的净土,那我法藏比丘就不够资格成佛。我就要继续修行、继续修行。一直修行到我的「名号」里面,具足了这样的功德。让任何人口头「称念」就可以往生,达到这个水平,我才有资格成佛」。 而现在这一尊佛,祂的修行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。《无量寿经》说:祂经过了不可思议「兆载永劫」的修行。在十劫以前,已经于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佛,号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 既然这尊佛已经成佛了,所以善导祖师说: 彼佛今现,在世成佛,当知本誓,重愿不虚,众生称念,必得往生。 这一尊佛在西方极乐世界,已经成佛了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一尊佛,当初所发的誓愿没有虚假。祂不会欺骗我们,对不对?既然佛发的誓愿不虚假,祂说「众生称念不往生,我不成佛」。 现在祂成佛了,誓愿不虚假,就得出后面两句话、八个字的结论:「众生称念,必得往生」。【众生称念,必得往生】:我们众生称念,之所以必得往生,不是因为我们修行好。一般的解释都不是这样的,都说:「他修得好啊,功夫好啊」!可是「善导」大师解释说:「当知本誓,重愿不虚」。是因为阿弥陀佛「发愿」不虚假,没有骗我们,我们众生「称念」才必得往生。... 那众生是谁呢?就是「十方众生」,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。你是众生,我也是众生,都是凡夫,就都有妄想。虽然「念佛」,但是心不清净。虽然讲「修行」,但是修行乏力。虽然想达到凝定「一心」,可是总是心底有慌乱。 这样的众生,是不是前面的「十方众生」?「十方众生」并不限定是某种的众生。任何的众生:有功德的,无功德的。出家的,在家的。清净的,不清净的,通通包括在内。这样的众生,只要口称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「称念」就是口称。口称念佛,就必得往生。... 这样念佛多自在啊!多欢喜啊!这就是弥陀的誓愿,这才是我们「净土宗」的根源。 我经常问莲友们:「往生极乐世界,谁说了算」?不是你说了算、他说了算,而是阿弥陀佛说了算!因为祂是「极乐世界」的教主,祂为我们发四十八大愿。十方诸佛来宣扬「阿弥陀佛」的誓愿,也不可能离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,祂们不可能跟阿弥陀佛唱反调。 阿弥陀佛说:「你往生我这里很容易,只要乃至十念」。(假设)释迦牟尼佛却说:「非也。娑婆世界归我管。你要往生极乐世界,在娑婆世界的人,我就划一个圈子。阿弥陀佛虽然讲只要乃至十念,但是我释迦牟尼佛说你要达到禅定一心不乱,达到功夫成片」。…会不会这样?不可能,对不对? 可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《阿弥陀经》里面,的确说到「一心不乱」,我们大家就觉得这是一个难关。阿弥陀佛说「乃至十念」、这么容易。释迦牟尼佛怎么说要「一心不乱」、这么难呢?这是因为大家都站在禅的、天台的、华严的立场上来看这个「一心不乱」,所以变得很复杂、很艰难。 所以,只要我们从弥陀的誓愿着手,就抓住了核心。善导祖师对「一心不乱」的解释就很简单:「一心不乱」就是「教念弥陀专复专」。你专修念佛,就是「一心不乱」。一心者,就是专心、不二心。「不乱」是不杂行,不杂修,也是专。 所以,善导祖师解释的「一心不乱」。就是你相信弥陀的救度,专修念佛,这就是「一心不乱」。也就是《无量寿经》四十八大愿当中的第十八愿:「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」,这个就是「一心不乱」。这样的话,净土三部经的宗旨就完全贯通了,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就完全一致了。也是上契弥陀的「悲愿」,和释迦牟尼佛的出世「本怀」,下合我们众生的「根机」。如果不是这样的解释,通通上不契弥陀的ben愿,下不合众生的根机,又怎么能往生呢?…以前那样的解释,都不是净土宗的,都是「天台宗」和「禅宗」的讲法。我们还是应该以本宗的立场来看待这件事,还我净土宗的本来面目! (以上编辑自2008/10/31净宗法师于嵋眉山卧龙寺答莲友问) (发布者:无量光 欢迎投稿,责编:无量光,网站:净土宗门户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